规章制度
首页» 规章制度» 校内文件

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提升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依照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和相关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围绕创建“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师德师风建设全过程,严格制度规定,强化日常教育督导,加大教师权益保护力度,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广大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激励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擦亮马克思主义底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师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坚持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和师德师风建设规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不断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坚持统筹推进。健全工作联动机制,统筹学校各单位力量,压实学院主体责任,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聚焦重点。围绕重点内容,针对突出问题,加强调研,精准施策,狠抓落实,不断优化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工作扎实有效。

——坚持继承创新。传承中华优秀师道传统和学校红色基因,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德师风建设经验,适应新时代变化,加强创新,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不断深化。

3.总体目标。经过5年(2021—2025年)左右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和更加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敬业治学、崇德尚美呈现新风貌。教师权益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教师安心、热心、舒心、静心从教的良好环境基本形成,师道尊严进一步提振。教师地位显著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二、全面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工作

4.坚持思想铸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教师头脑。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整合优化现有体系、平台和资源,认真落实《中共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党支部学习台账,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系统化、常态化,重点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学习,强化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将“四史”学习作为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的“必修课”,引导广大教师学懂弄通、入脑入心,自觉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充分调动校内外优质培训资源,组织参加教育部、北京市等举办的青年教师国情教育和高层次人才理想信念培训活动,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引导广大教师更好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编写理论读物,建设学校理论专家资源库,办好吴玉章学术沙龙,建设好“人大青椒”微信群平台,针对理论热点、时政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宣讲,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促进教师思想动态调研常态化,完善教师舆情监测、引导、处置机制。

5.坚持价值导向,引导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体现到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各环节,进一步凝聚起师生员工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共同价值追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涵养师德师风功能。注重教师社会实践,持续开展“读懂中国”青年教师社会调研计划,引导教师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强化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责任担当。增强教师服务国家发展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双百行动计划”活动。健全教师志愿服务制度,鼓励支持广大教师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为冬奥会、冬残奥会等大型活动以及所在工作生活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前往学校对口帮扶的云南兰坪等地智力扶贫,在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重视对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的教育引导,增强工作针对性。加强对海外留学归国教师的国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实施“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国情教育计划”,落实海外留学归国教师在首个聘期内“五个一计划”(参加一次国情专题系列讲座、参加一次“读懂中国”调研活动、参加一次实岗锻炼、参加一次“千人百村”社会调研带队活动和撰写一份国情调研报告)。

6.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教师党支部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师德专题学习活动。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好党员教师队伍,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重视在高层次人才、海外归国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学校领导干部联系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开展好“三会一课”,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经常开展谈心谈话、组织党员教师与非党员教师结对联系等,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涉及教师利益的重要事项、重点工作,应征求教师党支部意见。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聘、人才评选、考核评价、项目评审等方面应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政治把关、师德把关作用,给予明确结论。

三、大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7.突出课堂育德,在教育教学中提升师德素养。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深入实施“吴玉章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计划”。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增强育人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避免重教书轻育人倾向。健全师生互动沟通机制,确保研究生导师与指导学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深度交流。加强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的指导,通过老带新等机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使其尽快熟悉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方法,在育人实践中锤炼高尚道德情操。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教师生涯全过程,新入职教师岗前须接受师德师风专题培训,达到一定学时、考核合格方可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并上岗任教,在职教师培训中要确保每学年有师德师风专题教育。

8.突出典型树德,持续开展优秀教师选树宣传。全方位开展不同类型优秀教师选树宣传活动,讲好吴玉章、成仿吾、张腾霄、吴宝康、卫兴华、高铭暄等师德楷模的故事,深入学习人民教育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最美教师等国家级荣誉获得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新时代广大教师阳光美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改革创新的新形象。综合运用授予荣誉、事迹报告、媒体宣传、创作文艺作品等手段,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办好学校师德先进集体和师德标兵评选,激励教师提升师德涵养,以德立身、立德立学、以德施教。举办“吴玉章师德师风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优秀教师向青年教师分享关于理想信念、教书育人、师德涵养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心得,用真人真事诠释师德内涵。继续实施“人大•人师”荣誉教师短视频拍摄计划,面向广大教师生动讲好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见贤思齐,从“被感动”到“见行动”。

9.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坚持德法并举,健全落实落细的体制机制,推进教师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将法治教育纳入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规则意识,提升依法执教、规范执教能力。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系列文件等为重点,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准则内容,做到全员全覆盖、应知应会、必会必做。强化纪律建设,全面梳理教师在课堂教学、关爱学生、师生关系、学术研究、社会活动等方面的纪律要求,依法依规健全规范体系,开展系统化、常态化宣传教育。建立师德失范行为警示制度,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师德警示教育,严明纪律要求,以案为鉴,警钟长鸣,引导广大教师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牢师德底线。

四、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

10.严格招聘引进,把好教师队伍入口。完善教师招聘和引进制度,落实《中国人民大学教师、师资博士后选聘工作办法(修订)》《中国人民大学教师选聘师德师风综合考察办法(试行)》,严格思想政治和师德考察,充分发挥党组织把关作用,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程序,坚决避免教师招聘引进中的唯分数、唯文凭、唯职称、唯论文、唯帽子等倾向。探索开展拟聘人员心理健康测评,作为聘用的重要参考。严格规范教师聘用,将思想政治和师德要求纳入教师聘用合同。加强试用期考察,全面评价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和师德表现,对不合格人员取消聘用,及时解除聘用合同。高度重视从海外引进人才的全方位考察,完善考察制度,提升人才引进质量。

11.严格考核评价,强化师德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师风作为教师招聘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导师遴选、评优奖励、聘期考核、项目申报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标准。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完善师德考核办法,健全评价标准、体系及考核方案,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发挥师德考核对教师行为的约束和提醒作用,及时将考核发现的问题向教师反馈,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帮助教师提高认识、加强整改。强化师德考核结果的运用,师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应评定为不合格,并取消在教师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科研和人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资格。

12.严格师德督导,严处师德失范行为。在网站等校园显著位置公布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电话、邮箱等信息,依法依规接受监督举报。推动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文件规范,完善具体细化的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严格师德失范行为查处,一经查实,要依规依纪给予组织处理或处分,严重的依法撤销教师资格、清除出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大师德失范通报曝光力度,强化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教育教师引以为戒,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五、着力营造学校尊师重教氛围

13.强化地位提升,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持续改善教师地位待遇,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争做“大先生”。制定教师队伍建设重大决策、重要文件充分听取教师代表意见。建立校院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联系教师制度,以政策解读、联谊交友、谈心谈话、解决困难等形式关心教师、帮助教师、服务教师。拓展心理咨询中心的职能,服务教师身心健康。重要节庆日活动,邀请优秀教师代表参加。做好优秀教师表彰奖励工作,健全师德标兵、教学标兵、科研标兵等多元的教师荣誉表彰体系。完善表彰奖励及管理办法,依法依规确定荣誉获得者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加强对荣誉获得者后续支持服务。

14.强化权利保护,维护教师职业尊严。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对无过错但客观上发生学生意外伤害的,教师依法不承担责任。教师尊严不可侵害,对发生学生、家长及其亲属等因为教师履职行为而对教师进行侮辱、谩骂、肢体侵害,或者通过网络对教师进行诽谤、恶意炒作等行为,学校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推动处理,为教师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等方面支持。

15.强化尊师教育,厚植校园师道文化。加强尊师教育,加快形成接续我国优秀传统、符合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尊师重教校园文化。推进尊师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校园,通过开学第一课、9月尊师主题月等形式,将尊师重教观念渗透进学生的价值体系。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广泛听取教师关于办学治校的意见建议,保障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民主权利,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办好教师节表彰大会,隆重举办校级荣退仪式,做好教师荣退工作,礼敬退休教师,弘扬尊师风尚。

16.强化各方联动,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健全工作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学院力量,结合学院特色,开展展现新时代教师风貌的作品创作,善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新媒体形式,传递教师正能量。积极争取社会团体、企业、民间组织对教师出资奖励,或通过依法成立基金、设立项目等方式,支持教师提升能力素质或予以奖励激励。

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17.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组建学校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学校党委常委会和学院党委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党委教师工作部建设,强化党委教师工作部职能职责,配齐配强人员力量,优化完善运行机制。建强学院师德建设与监督委员会和联络员制度,推动学院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推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研究机构,加强工作支撑,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18.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校内巡察、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是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书记、院长是学院师德师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出现问题,所在学院书记和院长应分别向学校作出检讨,由学校依据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进行问责。

(2021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