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
首页» 理论学习» 理论研究

张东刚:把高校建设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今天是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在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上奋进在前、争做表率,把学校建设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image.png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指明了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要求,突出强调了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和显著优势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走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最显著的优势。

高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本质特征,必须体现在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高校既是意识形态领域角力的前沿阵地,更肩负学习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始终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高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本质特征,必须体现在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高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本质特征,必须体现在牢牢坚持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根本的领导制度和治理体系。高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工作,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支持校长依法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保证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任务的完成,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新时代,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正在扎实推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底色不变。如果高校党组织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培养出来都是旁观者和反对派,甚至是破坏者和掘墓人,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么高校的成果数量再多、国际排名再高、硬件设施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方向不偏。高校事业发展必须扎根中国大地,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民族复兴贡献教育力量。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动力不竭。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显著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的创造力、战斗力与凝聚力充分发挥,为高校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image.png

(教育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教育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二、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高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

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个最高政治原则,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高校要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办学之基,在赓续红色血脉、擦亮精神底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态度鲜明、行动坚决,把“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作为人才培养的政治规格,源源不断培养一代又一代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不负党的殷切期待,不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待。要高度重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委重点工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止于至善,不断深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以“大思政”体系塑造青年,把思政课的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真正把思政课办成“金字招牌”。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育人先育师、执教先受教,做到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让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要深刻认识“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拼搏奋斗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教育工作中的生动写照。要把根基深深扎进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浸润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将办学治校同我国的基本国情、优秀传统、党情教情社情有机结合,与党的建设目标、国家发展阶段、人民群众诉求有机结合,坚持“四个面向”,做好“四个服务”,真正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也只有扎根中国大地,才能站稳脚跟,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在国际交往中相互借鉴、相互砥砺、相互促进,为世界教育和人类文明作出中国大学独特的贡献。

高校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理论武装。要坚持“一马当先”,把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建设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加强学科布局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力量,凸显学科特色,强化学科交叉,构筑学科高地,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核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努力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

三、以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热合一”生动局面

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职责使命,高校党的建设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新征程上,要加快构建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体系,形成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着力破除高校党建“上热中温下冷”问题,推动上中下“三热合一”,使高校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

打好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攻坚战,持续确保“上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科学治理格局。压实高校党委管党治校主体责任,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学校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进校内巡视与中央巡视上下联动,紧盯巡视反馈的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整改落实,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明责、履责、负责、守责、尽责,为学校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引领和监督保障。

发挥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持续确保“中热”。增强院系领导班子整体功能,提高院系党组织对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和教师选聘、课程建设、教材选用、学术活动、国际交流等重大问题的政治把关能力。完善以院系级单位党组织会议、院系党政联席会议为重要枢纽的高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效的议事决策制度体系,为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实施高校“双强”〔学院(系)书记强、院长(系主任)强〕工程,选优配强党政“一把手”,注重选拔最优秀的人担任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持续确保“下热”。树立“大抓基层、严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积极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扎实推动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教师党支部要紧抓师德师风建设,培养严爱相济、润己泽人的“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学生党支部要在党、班、团一体化建设中切实发挥出核心作用,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管理服务单位党支部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从抓好后继有人根本大计的政治高度,切实抓好在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青年师生的自觉政治追求。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

image.png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党支部在主题党日邀请学校老校长、著名金融学教授黄达宣讲“中华文化视角下的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