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榜样
首页» 师德榜样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的育人故事选登(二)| 谢伦裕:践行“扎根中国大地”育人育才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的育人故事选登(二)| 谢伦裕:践行“扎根中国大地”育人育才

谢伦裕

应用经济学院教授、2022年中国人民大学师德标兵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我非常荣幸作为中青年教师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感谢学校对我归国任教近十载教书育人工作的肯定,对我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访谈”,践行“扎根中国大地”育人育才实践的肯定。

心怀祖国,坚定理想信念。2013年我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随后回国任教。为践行“扎根中国大地”育人育才,我在学院支持下发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访谈”,简称“832工程”,计划带领并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海归教师带领学院本硕博全员学生,遍访832个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亲历者,通过访谈和研究,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心怀国家需求和人民福祉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我和832团队的其他老师带领学生已经完成河南省信阳等市、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湖北省黄冈等市共66个区县的访谈和调研,参与访谈和研究师生超过400人次,访谈对象超过300人次提炼各地减贫典型做法和案例200余个,录制访谈视频资料200余小时,并获得50余县减贫数据。初步建成“中国脱贫攻坚数据库”“中国脱贫攻坚影视资料库”“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举办“中国脱贫攻坚图片展”“脱贫攻坚亲历者题词展”,“脱贫攻坚史”公众号推文30余篇,正在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访谈丛书》之河南卷。


从课堂到田间,落实思政教育“三进”。在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应用经济学教学普遍存在知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足的问题,这成为我设计和发起“832工程”的出发点。


我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们,深入国家级贫困县,与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和贫困户进行深入访谈和交流,从扶贫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县委县政府到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参与的师生用脚丈量着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所走过的扶贫路,用心感受着他们的奉献与牺牲,脱贫攻坚精神在他们的心里牢牢扎下了根;脱贫户们在车间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身影,在讲述自身脱贫故事时幸福笑容和感激的泪水,也在同学们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同时,我们开通公众号,专设“攻坚是奉献”栏目,讲述脱贫攻坚过程的真实事例,广泛传播脱贫攻坚精神,实现了思政教育“进头脑”


我鼓励学生深入参与访谈。要与县委书记、县长访谈,同学们一开始很紧张,但正是这样的压力,使得同学们积极将我国脱贫攻坚和经济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学过的专业知识相结合,以更好的准备问题和对话,这个过程实现了思政教育“进课堂”


我还带领学生们在访谈基础上梳理历史资料和数据,归纳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经济成就、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所依靠的科学性和奉献精神,以此为基础编写思政教材。目前《青椒经济学者课程思政十讲》即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实现了思政教育“进教材”


培养时代新人,回答中国之问。通过访谈,我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减贫和经济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相关科研工作,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丰富实践中凝练科学问题;培养学生参与构建中国脱贫攻坚数据库,用数据库建设驱动创新意识,形成学生科研的核心竞争力,使用科学方法,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


目前项目培养了大批“三有人才”,本硕博全覆盖。我们派博士生到信阳市新县挂职贫困村第一书记,用行动服务脱贫攻坚事业;该生作为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党内表彰大会上发言,并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师生座谈会;团队的创新创业项目“人行万里:做驻村第一书记的长期专业智囊”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青年红色逐梦之旅”赛道一等奖、国家级铜奖。基于调研资料和数据,我和团队教师一起带领学生开展“中国发展经济学”研究,在《经济研究》、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10余篇,专栏5篇,完成要报1份,出版著作《中国精准扶贫理论与实践》1部,形成高质量工作论文20余篇。


未来我将继续依托“832工程”,带领学生,迈步走田间,执笔写文章,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帮助一代一代的学生们成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