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榜样
首页» 师德榜样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的育人故事选登(三)丨吕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 赓续红色血脉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中国人民大学教师的育人故事选登(三)丨吕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教导 赓续红色血脉 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吕捷,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我有幸作为人民大学青年教师代表陪同十几位老先生一起参加了教师会见环节,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和指示,激动之情至今不能平复。


在问候了老先生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老教授、老专家们为党的教育事业付出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饱含着对我们高校青年教师的期望。不过说心里话,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扪心自问,有多少人真正能够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立志成为大先生”这个要求。我想,对许多青年教师而言,想的更为实际的是“发表几篇论文,申请几个科研项目,早两年评上教授”。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殷殷期许还有不小的差距,这让我们感到既汗颜又惭愧。


那么,作为高校的青年教师,我们如何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如何努力去成为“大先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包含太多的深意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既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首先,就是要向老先生、老教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治学态度,学习他们的育人情怀,学习他们的理想信念。人大农发学院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严瑞珍先生,是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严瑞珍先生亲自走遍了太行山、大别山、黄土高原、内蒙草原、青藏高原等贫困山区,不仅亲身参与了反贫困的实际工作,还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反贫困研究和实践的青年学生和青年学者。一位后来也成为中国三农领域专家的学生回忆到,在跟随严老师在太行山进行扶贫开发实践的时候,最让他难忘的,是严老师始终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坚持反贫困研究的“人民立场”,让学生们的研究贴近实际、贴近真实、贴近民众,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影响着学生,潜移默化中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了致力于中国“三农”事业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又通过第二代、第三代的学生学者不断向下传递,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和学者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用我们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我们的学生。


第二,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我们最核心的工作。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自身也要努力成为学生们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面对着这样一个充满各种诱惑的社会,我们要严于律己,严守师德师风底线,做到不因虚名所使,不因厚禄所驱。记得我第一次走上讲台的时候,激动、兴奋、紧张,而当我看到一个个鲜活的面孔、面对这些最渴望求知的学生的时候,所有的紧张情绪都没有了,只剩下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年来,我一直把讲台作为我的舞台,把学生作为我亲爱的听众。作为老师,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我们要把我们的所有所学、积淀、感悟,无私的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真正受学生尊敬的高校教师。


第三,我们要始终牢记高校教师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我们的教书育人工作紧紧地扎根中国大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独特的道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同样,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阵地,中国人民大学也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和理论框架。我们要积极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致力于思考和解决国家的重大现实问题,真正做到总书记为我们提出的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总要求。


今年是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5周年,党的二十大也胜利召开,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有幸成为这个伟大时刻的见证者,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建设者,我们一定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培养更多的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